【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马关县:建立“自建委员会”破解乡村建设难题

浏览量


近年来,马关县活用“西畴精神”,通过党建引领,调动支部、党员、群众三方力量,推举出一批懂技术、有方法,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足、群众口碑佳的村内能工巧匠,全覆盖组建自建委员会,带动群众自己干,实现了规划、施工、材料、人工成本“四个节约”,其中,裸房改造可节约投资40%以上,污水治理可节约投资70%以上。实现实施主体由“政府”转变为“群众”,工作局面由“等着政府干”转变为“群众我要干”,工作机制由“政府大包大揽”转变为“群众合力推动”,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干、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良好局面。

制度先行,规范运行机制

自建委员会不需要重新选举,在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主任,从村“两委”班子成员、乡贤能人、驻村工作队员等人员中采取组织引荐、群众联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推选5-7委员,负责统筹、指挥、调度、协调村(社区)自建委员会有关工作。制定自建委员会导视图明晰自建委员会机构组成,推动自建委员会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规范运行、发挥作用,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分别成立“N+”村(居)民自建小组,由自建委员会进行动态管理优化,条件成熟或有意向的村(居)民小组可以向自建委员会申请成立自建小组,通过“群众提议—自建委员会商议—村“两委”审议—乡镇党委政府审批—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自建小组承接”,逐步构建县乡村组上下贯通、四级联动闭环管理体系。

自建小组下设若干专业服务组,明确服务组人员组成、服务范围、工作职责、权利义务等,便于工作开展及人员保障管理。专业服务组具体负责乡村建设工作,通过群众点单—自建委派单—自建小组接单—服务组实施—群众评单方式,按照“能办的即时办,不能办的即时回应”的原则,由群众在村组联络群内反映需求事项,自建委员会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并根据群众需求推送村自建小组,反馈对应的专业服务组,服务组结合实际限时办理,完工后由群众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以真心换口碑,用服务赢市场,切实提升自建委员会服务精准度和认可度,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政府搭台,激活内生动力

采取“党委政府补一点、村组集体出一点、乡贤能人捐一点、群众凑一点和政府统购材料省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省一点、施工成本利润省一点、变废为宝省一点”“八个一点”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用好村民夜话、院坝会、火塘会等形式听取和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和建议,通过“一事一议”“一组一案”“一户一策”共同制定建设方案,集众智、聚合力,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实现群众自商、自建、自管、自治、自富。同时,明确乡村建设过程中户内户外实施主体,通过户内群众自建、邻里帮建,户外村组互建、自建小组统筹共建的方式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群众意愿不高等问题,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马关县夹寒箐镇夹寒箐社区上布高村小组发挥自建小组作用,推行“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工程自己做、自己动手省钱干”,一年内全面完成了“三清五拆五堆十乱、垃圾转运、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农村房屋风貌改造提升、庭院经济”“六件套”建设,实现了规划、施工、材料、人工成本“四个节约”,投入223万元建成1000万元的效果,污水治理户均节约成本8759元,总成本节约95.4万元。

分类定制,实现人才适配

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由自建委员会全面摸清辖区内的党员、工匠、致富带头人等精干人员底数,按照“需要什么选派什么,空缺什么培养什么”的原则,以选贤选能、实干为要标准,分级分类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结合实际按需成立绿化美化、医疗服务、建筑施工、水利水电、种植养殖、民间艺术、农业技术等专业服务组,通过村播宣传、发放聘书等方式吸引更多乡土人才、能工巧匠加入服务组,并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不断充实壮大服务组数量,细化分类服务内容,以“N+”模式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培训、代办等义务服务或有偿服务,让群众少跑路,服务多跑腿。

马关县坡脚镇田蓬村发挥建筑施工为民服务组“土专家”作用,回引专业人才7名,通过“土洋结合”巧治农村生活污水,户均投入从10873元降至2600元以内,比原预算节省70%以上,极大减轻了群众和政府压力,探索出“依山就势、多点收集、分片治理”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



QQ截图20231010093312.png

来源:文山发布

编辑:廖珊珊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