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看亮点(8)擦亮宜居宜业和美边关新底色!在马关找答案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如何擦亮宜居宜业和美边关底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马关县探索组建“乡村建设自建理事会”,让群众“唱主角”、站“C”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边关新画卷。马关先后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马关县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力量。都龙镇茅坪社区探索搭建起了1个社区自建理事会搭配10个为民专业服务组开展多领域服务的“1+10+N”乡村自建自治工作机制,让群众需求在家门口就得到解决。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具有多年建筑施工经验的南庄村小组村民王海兵多了一个身份——茅坪社区自建理事会建筑施工服务组组长。如今,他和服务小组成员常常活跃在社区的村村寨寨。“家里面的水电,只要哪里出了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 说起这支队伍,丫口寨下组村民杨春兴连连竖起大拇指。
去年以来,马关县在总结都龙镇茅坪村组建乡村自建理事会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顺应群众愿望先后在全县建立了村(社区)乡村建设自建理事会130个,实现了全覆盖。据介绍,乡村建设自建理事会不需要重新选举,一般由5至7人组成,按照村“两委”把关、群众推选的原则产生。理事会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合理搭配,村(社区)乡村建设自建理事会主任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成员由“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队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担任;村自建理事会小组组长由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担任,成员由村内威望高、有专长的党员和群众推选担任。自建理事会主要负责乡村建设,重点抓好垃圾、污水和厕所“三个革命”,以及村庄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风貌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和绿美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马关县注重在一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建好一支服务队伍。在摸清“土专家”“手艺人”等能工巧匠情况的基础上,按照“需要什么选派什么,空缺什么培养什么”的原则,采取“党员+能工巧匠”模式,在全县按需组建了833个近5000人的建筑施工、水利水电、道路运输等不同类型的为民服务组。通过“县乡培训、互带互学”提升能力,用好“一张导视图,公开身份、公开特长、公开服务、公开电话”亮明服务,以“群众点单、村社派单、服务组接单、群众评单,集体服务与个人服务、攻坚服务与日常服务、志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让“特长”发挥作用。
坡脚镇鱼塘堡、田蓬、石丫口联合党支部书记甘登培说:“让大家各发挥各的专长,思维就都放开来了。”乡村建设中,田蓬村不断发挥为民服务组“土专家”作用,让“大技术”变为“施工图”和“硬设施”,巧治了农村生活污水,户均投入从10873元降至2600元以内,比原预算节省70%以上,极大减轻了群众和政府压力,探索出“依山就势、多点收集、分片治理”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
如今,走进马白镇龙树脚村,一幅“宜居宜业、和美富美”美丽乡村新画面呈现在眼前。然而,如何有效利用优越自然资源拓宽群众致富路曾是党总支一件头疼事。马白镇马鞍山社区党委书记涂开华说:“过去,如何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个大难题,后来,我们注重让每个群众都能发表意见,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他介绍,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以“沪滇项目”为驱动,马鞍山村乡村建设自建理事会充分听取龙树脚村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围绕鞍马湖规划发展山水田园乡村旅游共识,积极争取上海帮扶资金支持,实施了“七彩村”风貌改造、污水收集处理、文化广场、停车场、康养步道等建设,群众在建美家园的同时,开起了民宿、农家乐等,在家门口吃起了“旅游饭”,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3902元。
在乡村建设中,马关县坚持“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乡村建设自建理事会通过开展“我的家园我规划,我的家园我建设”活动,以“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听取和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和建议,结合实际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建设计划,采取“一事一议”“一组一案”“一户一策”共定建设方案,让群众对自己家园“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说了算,不断点亮群众心间,激发群众活力,增强发展愿望,一批美丽乡村成为了乡村建设标杆。
在乡村建设中,马关县乡村建设自建理事会认真执行乡比乡、村比村、组比组、户比户、干部比干部的争先进位机制,用好“村组联考”“诚信卡”“红黑榜”“积分制”等考评办法,按照“政府出物、群众出力,户内自建、户外共建”建设方式,用好用活各级资金,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群众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了从“站着看”到“主动干”,从“动不起来”到“停不下来”的“拼劲”。
据介绍,2022年以来,全县各村组实施乡村建设项目7303个,投入补助资金9.02亿元。通过群众投工投劳、群众自筹资金、社会帮扶等,让水更绿、山更青。建成省州级美丽河湖、绿美河湖7个,实施农村房屋风貌改造9609户,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庭院、小景观“五小工程”3万余个,建成公厕228座、户厕2.2万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3%,行政村、自然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9.3%,建成边境幸福村164个、绿美乡村1951个,创建3A级景区7个。
编辑:郑文芳
二审:王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