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看亮点(10)丨马关:污水有去处 乡村更美丽
走进马关县马白镇龙树脚村,青山叠翠、湖水静谧,彩绘的小楼在绿水青山间错落有致,悠然的小径延展向天际,让人不免想放慢脚步,偷得半日闲。
这个秀美村庄位于马关县马白镇马鞍山社区。“脏、乱、差,是龙树脚村村民对过去村子的评价,改变源于当地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看着眼前村美人乐的画卷,马白镇马鞍山社区党委书记涂开华说道。近年来,在沪滇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龙树脚村以山水田园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走出了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通过群众自建、项目添砖、绿美添花、产业添翼的模式,建成了观光步道、文化广场、露营基地等设施。2021年,龙树脚村获评3A级旅游景区。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3902元。
为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该村还积极探索“前端分离、沉淀预处理+中端厌氧发酵强处理+末端表流湿地净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目前,全村共铺设2160米公共污水管道和1500余米雨水管道、设置50个检查井,实现雨污分离、黑灰水分流;建设83个小型三格化粪池和隔油池,实现污水沉淀预处理;建成日处理32立方米的厌氧发酵池和日处理30立方米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和净化。此外,经过处理的尾水还会用于灌溉周边150余亩农田,做到“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水库”,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设施建设是基础,群众参与是关键,长效运行是根本。龙树脚村坚持“自己的家园自己管”,采取村规民约和征信卡管理等方式方法,划分责任区,落实到户、责任到人。通过自建理事会,全面加强村内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和管理使用,并由自建理事会加强对设施设备维护和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化粪池清淤、主管检查、终端清理,确保治污处理设施设备高效运转。
优美的乡村环境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已有26户村民就地开办农家乐、烧烤吧、小超市等。张金莲就是其中代表。
“过去,我和丈夫长年在建筑工地务工,四处奔波。如今,随着家乡环境的改善,我们回到家乡专心做自己的小生意。”张金莲介绍,她的农家乐自2020年创办以来,已发展到拥有5间民宿和20桌餐饮的规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元。
和龙树脚村一样,马关县另一边的坡脚镇坡脚村委会大讯村也实现了美丽蝶变。
大讯村隶属于马关县坡脚镇坡脚村委会,全村共有农户33户148人,地处山区半山区,四周耕地、林地环绕,农户居住较为集中。
昔日的大讯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为改变脏乱差难题,该村通过探索建立自建理事会,组织村民召开动员会议、培训会议等,有效调动村民自主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花小钱办大事”,大讯村的秘诀是充分发挥自建理事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动员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群众投工投劳、互帮互助的积极性非常高,大讯村整个项目群众共投工投劳388个工时,直接省下人工成本4.6万余元,加上行业部门指导省下设计费、闲置资源利用省下材料费等,整个项目原本预算36.6万元,实际只用8.9万元就干成了。”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说。
大讯村还因村施策,探索出“连片+单户”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将冲厕水先入“小三格”(农户的沉淀池、化粪池和发酵池)再到“大三格”处理;将炊事、洗涤厨房污水经隔油池过滤后进入管网治理,畜禽粪污采取干湿分离、尿液过滤进入“小三格”发酵后直接用于还田还地。
村庄变美了,大讯村村民也开始改造自家庭院,因地制宜种植起了多肉植物。
“以前院子里杂草丛生,现在我们摆满了多肉,不仅美观,还有额外收入。”大讯村村民李海英边打理多肉盆栽边说道。在她的庭院内,五颜六色的多肉盆栽在阳光下格外饱满,通过卖多肉,每年能为她增收5万至6万元。
“目前,全镇农村污水生活治理率达75%,下辖112个自然村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对治理后的污水,通过“大三格”、氧化塘进行集中收纳,全部用于还田还地或生态景观用水。”坡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应龙告诉记者,未来,在持续推进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等养殖产业,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龙树脚村、大讯村只是马关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马关县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围绕“基本看不到污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怨言”的目标,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自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来,群众累计投工投劳约37.7万人次,节约建设成本850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96个行政村1053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采用“集中纳管+一体化处理”治理模式的村庄有独田村等58个村寨;采取“依山就势+分片治理”治理模式的村庄有田蓬村等276个村寨;采取“连片收集+单户治理”治理模式的村庄有大讯村等448个村寨;采取“集中收集+强化治理”治理模式的村庄有龙树脚等14个村寨。
编辑:郑文芳
二审:王发勇
终审: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