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链”出富民新产业 特色种植铺就乡村振兴“香路子”
时值木姜子采收旺季,马关县迎来丰收“好丰景”。今年全县木姜子挂果喜人,首批30余吨鲜果畅销市场。近年来,马关县依托传统资源禀赋,立足“木姜子+”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通过科技赋能、业态融合,推动木姜子成为富民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马关县木姜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以鲜果制泡菜、古法榨油的传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木姜子以适应性强、挂果早、含油量高的特点脱颖而出,成为全县13个乡镇广泛分布的特色香料资源。自1976年起,村民开启人工育苗与规模化种植探索,2010年保存面积达2500亩,2015年扩增至4500亩,2020年达8000亩,2024年突破20000亩,年产木姜子2万余吨。实现产量与产值“双跃升”。
党建引领强“链”。2020年,篾厂乡瑶人寨村成立木姜子种植合作社,联动企业、基地、农户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推动分散种植向集约化转型。科技支撑延“链”:通过组织致富带头人赴外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亩产效益提升30%;建成现代化加工厂,突破传统小作坊局限,开发木姜子油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高50%。庭院经济补“链”: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培育苗木,全县年育苗超300万株,户均增收5000元,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闭环。品牌赋能增“链”:强化“马关木姜子”地理标识培育,推动鲜果、泡菜、精油等多品类市场化,2024年全产业链经济收入突破3亿余元。
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木姜子耐瘠薄、生长快,荒坡地变身“绿银行”,全县生态修复与产业增收同步推进。家门口端稳“致富碗”:合作社带动2000余户村民参与,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实现“种一片木姜子、富一方百姓”。产业融合开新局:木姜子油、泡菜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远销省内外,乡村旅游、采摘体验等新业态初现雏形,为乡村产业多元化注入活力。
马关县以“小特产”“链”出富民产业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立足资源禀赋,通过组织创新、科技赋能与三产融合,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现代生产力。未来,马关县计划进一步拓展木姜子药用、康养价值,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木姜子苗圃基地,让“香产业”释放更浓“振兴味”。
通讯员:杨英
编辑:廖珊珊
二审:王开敏
终审: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