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看马关(人物风采)37丨杨友杰与万寿菊的“金色约定”:带村民笑开“致富花”
6月以来,马关县夹寒箐镇夹寒箐社区老古冲村栽种的180亩万寿菊争相开放,连片的金黄花海,引得路人驻足观赏,陶醉其中。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采收饱满的花瓣,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要灿烂。万寿菊在老古冲村的推广种植得益于村里有个敢打敢拼的副村长杨友杰,如今,这朵曾不起眼的“小黄花”,已经成了带领全村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这朵朵金黄的万寿菊,可不是普通的花,是我们村的‘致富花’。当年我跟它们许下约定,一定要带着大伙儿过上好日子,如今这约定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望着田间连片绽放的万寿菊,杨友杰脸上满是欣慰地向记者介绍着。


“回家是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陪伴孩子。”2021年,在外漂泊多年的杨友杰毅然决定返乡,比起梦想,这份切切实实的惦念更让杨友杰感到踏实。回到家乡后,面对老古冲“村子小、青壮少、留守老人儿童多”的特殊村情,如何带动家乡致富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我们这儿的土地不能一直只种传统作物,得找条新出路。”抱着让村民们增收的念头,杨友杰率先试种11亩万寿菊,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一点点摸索经验。当年万寿菊创收4万余元。

起初,不少村民心里犯嘀咕:“村里从没种过的花,真能赚钱?”为了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尝到了种花甜头后的杨友杰就和大家算起了经济账。没想到他的这一创新实践,成功吸引了村里8户村民抱团发展,形成了“示范引领、多户跟进、共同增收”的生动局面。自己也成了“田秀才”,哪家地里的花长势不好,他准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支招。从春季育苗时的温度控制,到花期的水肥管理,再到采收时的标准把控,他都亲力亲为。在杨友杰的带动下,村民马成友也加入了种植行列。“刚开始,我们都担心自己没种过万寿菊,没经验。杨友杰就当起了‘田间的老师’,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我们,从用药的精准配比到施肥的科学技巧,手把手地教,点对点地讲,跟着他干,我们心里有底,只管种好。”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杨友杰率先探索“万寿菊+油菜”高效轮作模式,让有限的土地“一季双收”、效益倍增。“我们村共种了180多亩万寿菊,我自己也种了40多亩,看着大朵大多的万寿菊,我觉得太幸福了,来我基地里采花的村民们心里也美滋滋的,大家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杨友杰一边采花一边说道。



杨友杰在发展好自身产业的同时,也积极将增收的希望送到了村民的“家门口”。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内10户村民的40余亩土地进行万寿菊规模种植,让村民们首先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从春种到秋收,他的产业基地累计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截止目前用工达10余批次。他坚持按市场价100元/天支付报酬,带动务工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杨友杰租了我们的地,还给我们发工资,我现在带娃挣钱两不误,这日子过得真踏实!”“我有70多岁了,家就住在附近,来花地做工,每天80多块钱,采花这些活不重,我们老人都能做,既挣钱也锻炼了身体。”

提到杨友杰,村民们一边麻利地采花一边算起了增收账,话语里满是对好日子的满足,对杨友杰的感谢。


从一株花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人的承诺到一群人的增收,杨友杰用坚守兑现了与万寿菊的约定。如今,金黄的万寿菊在田野间铺成致富路,也铺就了村民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接下来,杨友杰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让这朵“致富花”开得更艳,让更多乡亲共享发展红利。“看着村里的产业慢慢发展起来,我心里头还有更多想法。想把这片万寿菊花海打造成打卡点,种上百香果,让城里人来赏花买果;还想再琢磨些新的种植模式,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我深知,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我会继续深耕下去,用自己的努力,让老古冲村的日子像这万寿菊一样,越开越红火,让乡亲们的日子更有奔头!”。



一朵小黄花,映红乡亲幸福脸,金色花海在风中起伏,仿佛在应和这个关于土地与希望的约定。
记者: 吴兰会 倪祤童 (实习)
通讯员:陈鑫
编辑:郑文芳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