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看马关(农民增收)145丨东瓜林村:立体种植写好“林下生金”乡村振兴经
近日,马关县都龙镇东瓜林南板蓝根林下经济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林木下,一垄垄南板蓝根长势喜人。该基地由马关县高寒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通过“林药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成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东瓜林村委会林地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理想环境。据悉,东瓜林的南板蓝根种植规模已达千余亩,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每年产量逐年提升,预计今年每亩产量可达5吨左右,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亩产值可达近万元,为东瓜林的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马关县高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明山说:“我种的这几年最高的亩产达到了5—6吨左右,去年的价格保持在2000块1吨,每亩能卖到1万块左右,去年收入达到了100万块,板蓝根对于在家务农的群众来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东瓜林的南板蓝根种植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农户则利用自家林地参与种植,实现了优势互补。
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为农户传授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包括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知识,推广标准化种植,确保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
目前,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都龙镇南板蓝根种植面积已突破1200亩,按每公斤1元、年收两茬计算,年产值超7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马关县高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明山说:“我们合作社是负责发放板蓝根苗给种植户,成熟以后再回收,解决了很多农户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栽种出来没人收购,也解决了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和周边村寨务工的问题。”

南板蓝根种植弥补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短板,形成“以短养长”的产业循环。除了种植收入,还带动了东瓜林群众的就业。在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每月长期聘用的7名工人月薪3000元,农忙时节临时用工更惠及百余户周边群众。
村民王九说:“我来这里栽种板蓝根每个月有3000块的收入,这个工作不算累,一共来了半年,赚到2万多块。”

近年来,东瓜林村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了以草果、八角、木姜子、南板蓝根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立体化种植体系不仅盘活了闲置林地,更实现了“以短养长、一地多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书写了生态与生计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都龙镇东瓜林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杨海标说:“下一步,我们村委会将继续加大对草果、八角、木姜子、南板蓝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提高产业产品附加值,让东瓜林林下特色种植产业成为我们村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编辑:杨耘
二审:王开敏
终审:陶永顺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