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看马关(一老一小)丨坡脚镇:“1234”工作法激活“童心成长营” 构建儿童关爱服务“新生态”
近年来,坡脚镇通过“1234”工作法,将少年儿童之家打造成为思想引领的主阵地、成长服务的暖心站、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是建强一个主阵地,夯实服务基础。统一功能分区和设施配置标准,确保阵地建设规范高效。严格落实“七有”标准,保障阵地功能完善。通过常态化督导检查,推动阵地规范运行、提质增效。目前,全镇共有少年儿童之家12个,配备图书80余册、活动器材60余套,开展督导检查12次,切实提升服务儿童的能力和水平。
“2”是健全两项硬机制,保障长效运行。一是建立镇村联动工作机制,明确镇级统筹协调、村级具体落实的责任分工,形成“镇村一体”工作格局,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细化服务流程,制定《少年儿童之家管理制度》,明确开放时间、活动安排、安全管理等具体要求。目前,12个少年儿童之家已实现消防安全检查常态化,定期排查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阵地安全有序运行。同时,建立问题反馈渠道,通过微信群、上门走访等方式收集儿童及家长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服务工作。
“3”是优化三项精服务,满足成长需求。依托云南财经大学驻村工作队资源优势,构建“校地联动”教育帮扶体系:一是打造“云财学堂”教育阵地,借助高校专业师资与课程体系优势,开设书法、音乐等系列美育课程,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文化浸润”培育模式,有效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素养与人文底蕴。二是创建“需求导向”服务模式,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整合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五老人员、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形成“校内教师为主体、志愿队伍为补充、社会力量为延伸”的立体化辅导模式,为少年儿童学业提升提供全方位支撑。三是实施“专业赋能+精准关爱”计划,依托云南财经大学“三下乡”志愿服务,开展“小小银行家”财商教育、急救培训、机器人体验等特色活动,形成“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素质拓展”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目前,全镇已建成标准化“少年儿童之家”12个,配备专兼职辅导员36名,累计服务留守儿童1200余人次,开展课业辅导、学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30余次。
“4”是细化四项暖关爱,筑牢安全屏障。一是建立家校社“多方协同”动态管理机制,整合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乡镇干部及云南财经大学“爱心妈妈”团队等力量,对困境儿童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民政数据比对、邻里走访等方式精准提供关爱帮扶。二是依托各村家长学校,联合学校、镇妇联及团委,定期开展监护人培训,重点培训亲子沟通技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课业辅导方法等实用技能,帮助监护人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三是筑牢安全防护网络,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情景模拟等方式普及防溺水、防性侵等知识。四是深化结对帮扶成效,按照“一对多”关爱模式,组织乡镇干部、村组干部、教师与困境儿童结对,通过定期走访、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构建“镇村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关爱体系,切实解决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共组织培训8场次,开展安全活动6场次,覆盖师生家长4000余人次,累计走访500余人次。
通讯员:陆思锜
编辑:郑文芳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