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招商家门口就业看马关(3)丨杨朝贵夫妇:家门口“缝”出就业顾家双幸福
对离乡务工者而言,家中“留守”的老人与孩子是最大的牵挂。为兼顾照顾亲人与生活,马关县木厂镇水尾村委会烟房八村的杨朝贵夫妇,辞去外地工作返乡,在家门口圆了就业、安居与团圆梦。


走进马关县南山工业园区内,新永胜服饰(云南)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缝纫机声交织,工人们忙着赶制订单。在这里,稳定收入与家庭温暖兼得——杨朝贵夫妇终于告别了外出务工时“一年仅回一次家”的漂泊日子。
“之前我们在广东上班,离家比较远,在外面花销要比我们这边大,虽然工资高,但一年回来一两次,一年也存不了钱,也没时间回来。”杨朝贵一边指导员工有序地生产,一边讲述外出工作带来的心酸。

早些年,杨朝贵夫妇为养家糊口在外打拼。可几年下来,除去路费和生活开销,没攒下多少积蓄,每次打电话,孩子总追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更让他们心酸。深思熟虑后,两人辞去外地工作,决定回故乡发展。去年11月,经过报名、面试,夫妻俩成为新永胜服饰的本地员工。
“我们两口子在这里做工感觉还挺不错的,待遇、环境都挺好的,打算长期在这里做,在这里也能照顾到家里面,准备把小孩也领到马关来读书,早上送、晚上接,天天能陪娃,钱也能挣着。”杨朝贵说。

进入企业后,他从一名基础缝纫工做起,凭借勤劳、好学和过硬的实操本领,于今年的8月份晋升为车缝组长,每天主要工作是负责小组的生产安排、技能指导及品质管控,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我是去年11月就进入这个厂,现在也将近有10个月了,一步步往产线做,刚开始也是一位普通员工,做了觉得还可以,领导也觉得我做事比较认真,就给我们一个晋升平台,提拔为组长,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对以后也有更好的帮助。”回到“家门口”工作,杨朝贵的干劲更足了。

宽敞明亮的车间内缝纫机“哒哒”作响,妻子何海燕也在工位上忙碌着,在家门口就有事做,这得益于马关县建成了完善的园区设施,组建了高效的服务团队,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自己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上班族”,既捧稳了“金饭碗”,又守好了“幸福家”。
“ 可以和老公一起上下班很好,上班一个月还可以休息4天,有休息时间可以回家照顾孩子和老人,一个月工资还是能拿到四千多元。”何海燕提起现在的工作,她非常满足。
“工厂建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往外走”,如今的杨朝贵夫妇,不用再为“挣钱”和“顾家”两难。他们的故事,不仅是马关县优化就业环境、让劳动者“就近就业”的生动证明,更藏着无数普通人靠勤劳双手把小日子过红火的美好愿望。
记者:吴兰会 陶正雄 李昴
编辑:杨耘
二审:王开敏
终审:陶永顺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