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招商家门口就业看马关(4)丨稳“岗”又安“薪”!马关“家门口”就业让幸福触手可及

浏览量

近年来,马关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园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带动一批企业入驻南山工业园区,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微信图片_20250821150127.jpg


“哒哒哒……”走进南山工业园区新永胜服饰(云南)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电动缝纫机工作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手法娴熟,级骨、压线、合缝,有条不紊地完成一道道工序。这家建在家门口的服装厂,不仅让“打工地”与“生活圈”完美重叠,更成为了促进当地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图片


缝纫机前,一名瘦高、戴眼镜的工人正全神贯注地对缝纫机进行维修,遇到不懂的还不时地向师傅请教。这位工人名叫罗应德,是车间里的一名车间机修学徒,也是众多“归雁”中的一员。此前,他和妻子主要在昆明工作。2024年,在异乡拼搏了多年的他听朋友说家乡的产业园区发展得特别好,便动了返乡工作的念头。

“政府招商引资,在我们当地建工业园区,优秀企业进驻后,拉动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给我们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也好,来到当地工作,我深深感觉到了既能照顾家庭,也有自己的事业,所以干起来干劲很大!”机修学徒罗应德一边跟着师傅学习维修缝纫机,一边感慨。


图片


罗应德介绍,工厂用的电动缝纫机与家用缝纫机在操作使用、维修保养上都有所不同。作为机修工还要清楚缝纫机的结构,能看懂机器图纸,会使用修理工具。搞修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在他看来,这份工作不仅能让自己学到一门技术,还方便照顾家庭,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让他倍感满足。

“虽然机修工作要学看图纸、练技术,但师傅耐心教,自己能慢慢掌握手艺,每月收入稳定,心里很满足。”罗应德来说道。


图片


如今在马关,像罗应德这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村民,正越来越多。同样在这里找到幸福感的,还有来自大栗树乡的彭廷巧。加入公司后,从零基础开始学缝纫工作的她,如今工作起来已得心应手。

只见她坐在缝纫机前,手法娴熟地缝制衣料,脸上满是笑容:“工资很可观,最高一个月能拿6000多元,最低也有3000多保底,在这里上班特别划算。”在公司,她不仅学会了缝纫技能,收入也提上去了,生活有了新奔头。


图片


罗应德、彭廷巧的满足感、幸福感都源于马关县对就业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完善园区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吸引不少企业入驻南山工业园区,新永胜服饰(云南)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自2024年10月投产以来,已建成14条现代化生产线,吸纳300余名本地人就业,月产值达200万港币左右。

新永胜服饰(云南)有限公司是在2024年的10月份开始开业,到目前已经有14条生产线,大约有300余名工人,新员工进来之后,我们都会有免费培训,培训期间我们有专门的师傅手把手教学,目前一个月的产值在200万港币左右,我们期望是在未来的2~3年发展到1200到1500人的工厂规模,我们也竭诚欢迎在马关的兄弟同胞们来到我们工厂参观,来实地考察,我们有车位工,QC、机修、还有诸多的中层管理岗在等着大家,欢迎大家的加入。”新永胜服饰(云南)有限公司厂长林益钟介绍道。


图片


如今,在马关,“家门口就业”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减少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更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正如新永胜服饰的蓬勃发展,它既是马关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也让更多普通人的幸福,变得触手可及。


END


QQ截图20231010093312.png

记者:吴兰会 陶正雄

编辑:杨耘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