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捞乡:百香枝头挂满“致富果”,乡村小道洋溢“幸福味”
走进塘房村,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路边停满等候运输百香果的货车,果园里果农们正一篮一篮地将金黄的百香果运往分拣点。农户家门口,三五成群的村民忙着分拣、装箱。颗颗饱满翠绿的百香果在灵巧的手中快速跳跃,每分钟就有一箱成品准备发运。收购商、果农、小贩络绎不绝,往日宁静的乡村小道变得热闹非凡,生机勃勃。一幅“果园淘金”的产业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科学布局,规模化种植结硕果。塘房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极其适宜各类水果生长。多年来塘坊村百姓均以植塘房桔为主要产业。由于受黄龙病影响,塘房桔发展受限。为寻求产业转型之路,村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带头外出考察,经过多方论证,品质优价格美的黄金百香果成为塘房产业发展的首选。2020年率先进行试点种植。在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逐年扩大规模,实现高效集约生产。村委会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有效保障果品质量与稳定供应。截至目前,全村百香果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每日产量超1000件,带动200余户农户参与,百香果已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品质领先,市场青睐价格稳。塘房村百香果以外形饱满、色泽鲜亮、酸甜适中、香气浓郁而闻名,深受市场青睐。产地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8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村民李大叔高兴地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产量约1500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毛收入12000元,今年我家种植了11亩,估计纯利润达77000元。”实实在在的收益吸引越来越多农户加入种植行列,百香果真正成了“黄金果”“致富果”。
带动就业,乡村振兴添活力。百香果产业不仅直接促进种植户增收,还创造出大量季节性就业岗位。施肥、除草、采摘高峰期,每日可吸纳大量劳动力,帮助留守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民王大姐表示:“在果园干活,既不耽误照顾家庭,还能赚一份收入,两全其美。”据初步估算,仅百香果产业发展将吸纳当地300人次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通过果园承包、技术服务和产品统销等途径,村集体年收入显著增加。这些资金又被反哺于基础设施提升和民生帮扶,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展望未来,全链发展启新程。面对未来,塘房村已制定清晰规划。一是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外出返乡人员、劳动力富足农户参与种植,同时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扩大种植规模;二是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进行精细化中耕管理,严格落实好种植各环节,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用过硬的质量赢得市场口碑;三是推进农旅融合,依托塘房村文旅重点村IP,探索百香果主题观光园,以沉浸式、体验式延链补链。村党总支书记赵权友坚定地表示:“我们有信心把百香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通过科技、模式和业态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让百香果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幸福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小小百香果,已成为南捞乡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塘房村的成功实践表明,立足本地资源、选准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模式,农业同样能释放巨大能量。南捞乡以百香果为突破口,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途径,更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未来,当地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这份“甜蜜产业”结出更多致富果实,助力更多农户共享发展红利,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百香果的芬芳,正飘满乡村振兴的幸福征程。
通讯员:耿友才
编辑:郑文芳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