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看马关(农民增收)丨闲置校舍变身“财富巢” 旧池塘涌淌“致富泉”
走进马关县坡脚镇,鸡舍里鸡鸣阵阵,鱼塘中鱼跃清波,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在田间地头铺展开来。这徐徐生机的背后,离不开文山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的精准帮扶。自结对帮扶坡脚镇以来,该院结合坡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养牛、养鱼、养鸡等产业,为村民闯出了一条“水里有鱼、栏里有鸡、兜里有钱”的增收新路子。
晨雾未散,马关县坡脚镇牛场坝村委会淹坪村小组已响起热闹的叽喳声。一辆载满土鸡苗的卡车缓缓停稳,村民们便笑着围拢过来,齐心协力将一筐筐活泼扑腾的鸡苗抬下车,送往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这片曾经书声琅琅的地方被巧妙盘活,转变为生机勃勃的养殖基地,现场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原来,这批鸡苗是文山州水勘院驻村工作队专门送给牛场坝村委会村集体的“致富礼”。为破解村集体“无产业、无技术、无销路”的困境,他们不仅免费提供优质鸡苗,还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充分利用闲置小学空间,将其改造为养殖场,既降低了初始建设成本,又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高效盘活。他们还承诺待土鸡出栏后,将积极协助对接城区超市、社区团购等销售渠道,彻底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如果说牛场坝村散养土鸡产业,宛如一块神奇的“点金石”,成功盘活了闲置资产,让旧有资源焕发出全新活力;那么马夹冲村的生态鱼塘,无疑就是一座深藏于水中的“金库”。
记者沿着蜿蜒的小道,来到了马夹冲村村委会中寨的山坳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波光粼粼的鱼塘,在阳光的映照下,水面闪烁着细碎的银光。几名村民正穿梭在鱼塘周边,他们手中紧紧提着装满玉米面的塑料桶,动作娴熟而又轻盈。

村民龙应凯满脸笑意,兴奋地说:“以前鱼塘荒芜,杂草丛生、破败不堪。驻村工作队员来了后,这里大变样。他们帮租8亩鱼塘,教我们养生态鱼。像江鳅,平时不用多投喂,偶尔撒点玉米面、扔些草,喝的是山泉水,养出的江鳅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拿到街上卖很抢手。现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未来生活充满活力!”
马夹冲村委会中寨村实现了美丽蜕变,这一成果正是州水勘院“水利 + 产业”创新帮扶模式的生动写照。自2021年挂钩帮扶坡脚镇以来,州水勘院立足水利专业优势,以“产业造血”为核心,在牛场坝村、兴隆村等村寨培育起肉牛养殖、土鸡散养、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90万元,并开展了技术培训23场,带动200余户农户参与,直接增收超10万元。
州水勘院派驻坡脚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杨树斌表示:“我们要教会村民怎么干、长久干,下一步,我们工作队还将继续挖掘坡脚镇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让每个特色产业都成为村民的增收的'钱袋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产业饭!”
产业焕发生机,乡村展新貌,群众的笑颜愈发灿烂。随着坡脚镇“散养土鸡+生态鱼塘”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幅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正徐徐展开,这片青山绿水间涌现出来的“生态财富”,正通过“科技赋能+联农带农”的创新实践,源源不断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增收活水”。

记者:程攀 谭倩 夏宗容(实习)
通讯员:李磊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