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汛”影丨闻“风”而动全域排查 马关县织密台风防御安全网

浏览量

受第21号台风“麦德姆”影响,预计10月6日至7日文山州将出现一次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随着新一轮台风逼近,马关县迅速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为核心,统筹县、乡、村三级力量开展全域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各乡镇同步发力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都龙镇


都龙镇坚持“防范胜于救灾”的思维理念,将排查整治的关口前移、触角下伸,坚决纠治“排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一是利用智慧监测,织密“天罗地网”。依托覆盖全镇区域的自动化监测设备、依托气象部门精准预报预警,构建起一体感知网络,实现风险第一时间精准捕捉、科学研判、果断响应。二是铁脚巡查,实现“清仓见底”。依托38名地质灾害点监测员、搭配镇村干部组成针对各村(社区)的8支排查小队,对全镇风险隐患点位开展多轮“拉网式”清查。对原有19处隐患点实施“一点一策”动态监测的基础上,排查新潜伏存在的风险隐患点,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无盲区。三是快速处置,做到“见之于未萌”。严格执行“一线处置”机制。面对巡查发现的230处新险情、新隐患,推行“巡查-发现-处置”一线闭环机制,要求做到即刻上报、持续紧盯、下沉处置,同时,发挥共建理事会作用,及时动员超1500余名群众参与,将边坡泥石、树干等可控迅速隐患整改,把风险隐患扑灭于未燃之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都龙镇党政办 )


八寨镇

为做好台风“麦德姆”防御工作,八寨镇实行党委书记统一指挥、挂村班子分片负责制度,各挂村领导、镇挂钩工作队奔赴各村(社区)前线,围绕防范强降雨这一核心任务,组建16支286人的突击队,下沉到223个村小组,对风险隐患进行地毯式排查。对临崖、临水、临河、河谷的42个村寨和道路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对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专人盯守、加密巡查,加强对鱼洞门、花坝子水库的巡查值守和调度,提前通知7家加工厂以及鲈鱼养殖基地加大防范,通知25家在建农房和3个在建项目工地停止作业,全面排查种植养殖户地棚并通知相关人员撤离避险,切实保障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通讯员:王光俊 )


金厂镇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隐患排查工作对于防汛抗台而言,是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基石,容不得丝毫马虎与懈怠。在灾前预防与灾后应对的全流程中,金厂镇始终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隐患排查工作做深做实。镇政府组织专业排查队伍,联合村“两委”工作人员,对全镇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展开拉网式、全覆盖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潜在风险。经过排查,发现全镇共有174户群众处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直接威胁之下,受威胁人数高达771人。这一数据为后续防范措施制定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提供精准依据,有助于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防汛抗台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1003105130_606_8.jpg

(来源:金厂镇)

古林箐乡

古林箐乡积极应对台风影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等区域开展“回头看”,利用网格体系动态监测新增风险,工作人员深入农户、田间等场所,向群众发放地质灾害告知书,详细讲解隐患识别要点、避险方法及隐患上报渠道等知识,引导群众增强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共发放告知书60份,确保每户群众有一个地质灾害防范明白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jpg

(来源:古林箐乡党政办)

马白镇

为有效应对台风,马白镇干部下沉“一线”,全域排查除隐患。推行“全员下沉+分片巡查”工作模式,镇、村(社区)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24小时值守,采取“1名村干部+1名镇挂村干部”分组巡查方式,对地质灾害点、沿河村寨、在建工程、企业等开展全覆盖排查。累计排查风险隐患26处、工棚92个,督促企业停工3家、在建项目暂停施工16个,劝返坝塘垂钓群众8人、河道沿线务农群众19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处置和清理小塌方、树木倒等一些小问题,同时对风险隐患较大的路段采取临时封控措施,消除隐患“盲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马白镇)



夹寒箐


夹寒箐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统筹部署,以“两手抓、两不误”的紧迫感,同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新一轮台风隐患全面排查,全力保障社会秩序平稳有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加快灾后修复进度。镇党委、政府迅速统筹部署,广泛发动党员群众携手攻坚,协调应急车辆10余辆、挖机与铲车8台,组织干部群众800余人投入救灾与生产自救,集中清理全镇主干道及村组道路沿线淤泥、碎石与倒伏树木。截至目前,已累计清除道路障碍40余处,镇域内主要交通干线全部恢复通行,有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与救灾物资运输畅通。

未雨绸缪,同步推进“麦德姆”台风排查防范。在全力开展灾后修复的同时,该镇坚持关口前移、精准防控,迅速启动全域风险再排查、再整治工作,组织水务力量对辖区内水库、坝塘、河道等水域开展“拉网式”核查,重点排查水库水位、坝塘安全、泄洪通道畅通等情况,确保水利设施在强降雨下安全运行。全镇11个村(社)挂村领导带领工作队全面下沉,聚焦新增隐患与既有风险,开展“逐点过筛、全面清底”式排查。排查范围覆盖全镇所有村组、21处地灾隐患点、前期台风受损点、临山临坡房前屋后等关键点位,同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保隐患早发现、人员早转移、风险早处置,全力筑牢防汛防台安全堤坝。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镇级排查人员53名。

强化保障,凝聚防汛防灾强大合力。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对前两轮台风中转移的群众,全面落实“一对一”包保责任制,每日三次精准调度,坚决防范人员回流风险,有效避免二次伤害。


(来源:夹寒箐党政综合办公室 )


仁和镇


仁和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相关要求,强化监测预警、巡查值守和避险转移等各项措施,切实把台风灾害防御工作落实到村、组、户、人。全镇组建16个专项工作组,动员125名镇村干部下沉至13个村委受灾一线,统筹调度14支抢险救援队伍共95人,全力开展群众转移安置工作。通过精准摸排与动态研判,累计转移5个村委会11个村小组共33户84人,其中集中安置21户51人转移至村委会、村小组活动室等场所,另有12户33人通过投亲靠友方式分散安置。在转移过程中,镇村组密切配合,逐户上门动员,耐心解释转移必要性,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转移群众的情绪安抚和生活照料工作,确保群众安心、放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仁和镇)


大栗树乡

面对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叠加风险,大栗树乡坚守“防胜于救、预早于防”原则,以“三长制”为纽带联动群众力量,聚焦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等关键区域开展靶向排查,高效处置新增风险,构建防御体系,最终实现零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最小化目标。

前置防御发力,织密关键区域安全网


图片
图片


针对台风“风雨双强”特性,大栗树乡提前研判风险、分领域制定排查方案,将隐患消除在台风影响前,为后续防御抢占主动。拉网排查与重点盯防并行,台风影响前72小时,联合村(社区)人员力量及21名地质巡查员、14名地质监测员,组建应急队伍3支67人,村级144支990人,对全乡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47处隐患路段开展“地毯式”复查,安排专人每2小时记录上报数据,并指导隐患点周边群众提前转移。敲门排查与人员转移同步,调动“三长”队伍,按“先危房、后老旧房,先低洼处、后高处”顺序,对全乡房屋开展台风专项排查,重点核查屋顶瓦片松动、墙体开裂、门窗破损等抗风薄弱点,为19座危房建立“一户一策”转移台账。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房屋周边群众19户40人转移至临时安置点,排查工棚地棚44处劝离56人,安排专人“一对一”对接,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储备救生衣、编织袋、铁锹、应急照明设备、抽水泵、发电机等应急物资570件,协调6台挖掘机和2台装载机进入待命状态。


深化“三长制”应用,构建全域巡查体系


b9ef93e3a586815c2c447e4e6155e3bc.jpg

deaff2a544fcc94a33ddbe10cb792c44.jpg

在台风防御期间,大栗树乡深化运用“三长制”巡查网络,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应急响应体系。通过推动“片-组-邻”三级力量下沉一线,优化形成“片长统筹调度、组长组织巡查、邻长敲门入户”的联动机制,确保了巡查预警无死角,累计开展巡查2万余人次。建立了“即时发现、快速研判、分级处置”的高效流程,精准识别并管控了各类新增风险隐患159处,包括水利设施隐患24处、地质灾害隐患9处、道路交通隐患108处及其他隐患18个。按照“先保人、后保物”的原则,对这些风险点逐一登记造册、研判措施并设置警示。截至目前,全乡共上报灾情信息411条,其中道路水域基础设施损毁灾情96个,道路损失约331万元、水利损失约86万;农户房屋及作物灾情315条,农作物受灾694.4亩,经济作物受灾580.1亩,农户房屋及功能用房21处,合计损失149.465万。对辖区内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200余次,上报隐患信息500余条。


激活群众参与,凝聚全民防御合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坚持“群众是台风防御主体”,通过激励引导、典型带动,推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形成全民防御格局。台风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宣传,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转载台风路径、防御指南、隐患上报方式等官方信息200余条;线下组织应急队伍、灾害信息员入户全方位宣传,发放《台风防御安全告知书》3000余份。9月30日13时左右,村民张世飞发现屋内有泥水涌入后立即上报村委会,经利用无人机勘查后发现上方发生长约300米、宽约30米的泥石流。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受泥石流威胁的另外7户15人群众转移至村内安全地带,并持续做好灾情观察。截至目前,大秧田冲村转移的10户23人已得到有效安置,未出现人员回流或伤亡情况。

下一步,大栗树乡将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模拟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内涝逃生等场景,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懂防御、个个会避险”的浓厚氛围。

(通讯员:文洁 )


END


QQ截图20231010093312.png

编辑:郑文芳

二审:王开敏

终审:王成敏

新闻热线:0876——7133230